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宣教

健康科普

健康宣教

管理血压 重在“四早”——写在第20个世界高血压日

作者:金华 来源:心血管内科 发布时间:2024-05-17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生活方式也发生明显的改变,人民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却给我们带来忧患而升的压力,心脑血管疾病问题愈演愈烈,给社会带来极大经济负担。而引起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危险因素之一就是高血压。高血压是指人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可能出现心、脑、肾、眼底、动脉等器官损害,致残率、致死率较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高血压发病率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趋于年轻化。中国高血压患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居世界前列,中老年居多,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女性绝经期后发病率明显升高。我国高血压患者3个多亿,平均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3名高血压患者和4名高血压潜在患者,而只有30.5%的高血压患者被确诊,确诊的患者中,只有46.4%接受了治疗,在治疗的患者中,只有29.6%血压达标,形势非常严峻。也正是这些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5月17日定为世界高血压日,重在全方位健康促进,降低高血压致残率致死率。

那为什么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呢?现代社会中高血压患者数量的增加可以归因于以下几点。

1.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常常忽略饮食健康和适量运动。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不运动,以及吸烟和饮酒等,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2. 饮食结构改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高盐饮食、高油脂饮食和高糖饮食的比例增加,摄入较多的精炼食品也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3. 心理压力增加: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高竞争环境使人们常常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持续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会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4. 老龄化人口增加: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的寿命得到了延长。老年人群是高血压的高风险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5. 遗传因素:高血压疾病可以有家族遗传的倾向,如果有血缘亲属患有高血压,则个体患高血压的风险会相应增高。

因此,高血压患者数量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所以,管理血压,要做到“四早”,这四早具体指哪些呢?

第一早,要做到早预防。尽早的开始健康饮食,坚持运动,控制体重,健康作息。能够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同时延缓患高血压的时间。排除家族遗传因素,有些人年纪轻轻就高血压了,很大程度上是与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第二早,要做到早发现。为什么要早发现呢?打个比方,甲乙同样都是50岁的高血压患者,甲患者经常测量自己的血压,50岁就发现自己高血压了,一直长期控制,没有发生并发症。乙患者很少监测血压,直到58了,憋喘难受,才去医院。发现是长期高血压没控制和治疗导致的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了。所以,早发现特别重要。

第三早,要做到早控制。患高血压后,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高血压。不能因为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较轻,就不控制、不服药、不治疗。不能抱有一种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就不吃的消极心理。积极控制才能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出现的风险。血压必须达标才能改善疾病预后。

第四早,要做到早管理。很多患者认为,我只要吃药了,就没事了。其实,不然,高血压是临床综合征,需要全方位的管理才行,包括按时服药、定时监测、健康生活方式等等。

总之,高血压患者,30%人早期没有症状,因此我们也叫他沉默杀手,长期没发现,发现了没治疗,治疗了没达标,都会严重影响健康,致残率致死率都较高。所以,全民重视、全民行动,降低高血压,需要尽早干预,长期管理。